最新动态
比亚迪投资7452万元握劳自产胶粘剂“命脉”——汕尾高新区红草园区胶粘剂生产改扩建项目预计26年7月建成投产
日期:2025年11月14 作者:广东功能膜材料研究院 阅读量:761

近日,广东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公示信息显示,比亚迪在汕尾高新区红草园区的胶粘剂生产改扩建项目已通过备案。这一总投资7452万元、年产规模高达7.5万吨的项目,预计于2026年7月建成投产。在新能源汽车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当下,比亚迪为何要跨界进军看似不起眼的胶粘剂领域?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战略谋划?


“小胶水”的大作用:新能源汽车的“工业血脉”

在传统认知中,胶粘剂只是汽车制造中的辅助材料,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它的地位已悄然升级。


①电池系统:有机硅灌封胶用于电池包封装,需具备耐高温、导热与阻燃特性;

②电子电控:聚氨酯胶用于元器件固定与密封,直接影响电路稳定性;

车身轻量化:结构胶替代部分焊接工艺,减轻重量并提升车身刚性。


据统计,单辆新能源汽车的胶粘剂用量可达传统汽车的2-3倍。若依赖外部采购,不仅成本高昂(胶粘剂占材料成本约5%-8%),更可能因供应链波动导致生产中断。比亚迪自产胶粘剂,正是为了将“命脉”握在自己手中。


从电池到胶水的全链路掌控

比亚迪素有“垂直整合大师”之称,从电池起家,逐步扩展到整车制造,如今更是将触角伸向了看似不起眼却至关重要的胶粘剂领域。


比亚迪此次大规模自建产能,主要基于以下几重战略考量:


①保障供应链安全:近年来,全球供应链不确定性加剧,核心原材料断供风险时有发生。实现胶粘剂的自产,能够减少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确保生产节奏不受干扰,提升产业链的韧性与安全边际。


②强化成本控制:胶粘剂是整车制造中的重要耗材。通过自产自用,可以显著降低采购成本。有行业分析估计,此举有望帮助比亚迪降低单车成本15%-20%,在激烈的价格竞争中构筑坚实的成本护城河。


③驱动技术定制:自有产线能够与研发部门紧密协同,针对特定部件、特定工艺开发专属胶粘剂解决方案。例如,为电池系统开发更高导热、更优阻燃的灌封胶,为电机开发绝缘性能更卓越的粘接材料,从而整体提升车辆的性能与可靠性。


④实现质量闭环:从原材料到成品,全流程的内部管控确保了产品品质的高度一致与稳定,这对于追求高安全、长寿命的新能源汽车而言至关重要。


不止于胶粘剂:比亚迪的“材料帝国”雏形已现

胶粘剂项目只是比亚迪构建“材料版图”中的一环。近年来,比亚迪在材料领域的布局悄然加速:

  • 2025年7月,比亚迪红草工业园特种功能型界面材料项目竣工验收,具备年产1460吨绝缘粉末涂料与光固化涂料的能力;

  • 2025年5月,战略入股重庆华辉涂料,持股20%成为第二大股东;

  • 2024年3月,公开“阴极电泳涂料”专利,打破外企在高端电泳漆领域的垄断;

  • 2022年起,陆续布局水性涂料与特种功能材料产线。


在粘接剂技术方面,比亚迪亦积极进行专利储备。例如今年9月申请的“改性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专利,能够显著提高电池极片的剥离力,降低掉料风险,直接提升电池安全与寿命。

新能源汽车竞争步入“产业链时代”

比亚迪的胶粘剂项目,映射出行业竞争范式的转变:

①从“产品竞争”到“生态竞争”:车企需掌控从材料到终端的全链条能力;

②从“规模效应”到“协同效应”:通过材料与部件的定制化开发,实现性能突破;

③从“技术追随”到“标准制定”:在胶粘剂、涂料等细分领域建立技术标准,形成行业话语权。


有分析认为,到2026年项目投产后,比亚迪可能从胶粘剂“自用者”升级为“供应商”,甚至重塑行业格局。


从电池起家,到整车制造,再到芯片、材料……比亚迪的产业版图不断拓展,其身份早已超越“车企”范畴。当它开始自产胶水、涂料这些“不起眼”的材料时,本质上是在重新定义制造业的边界——真正的竞争力,藏在你甚至看不见的地方。


未来,或许我们不应再问“比亚迪是谁”,而应思考:当一家公司能同时驾驭电池、芯片、材料与整车,它打开的将是怎样的想象空间?


广东功能膜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
运营中心:广东省韶关市南雄市南雄产业转移工业园发展二路8号办公楼401室
Copyright 2025-2026 广东功能膜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5456700号-1
【研究院公众号】
【研究院视频号】
0769-89875710
客服电话:(周一到周五08:30-18:00)
联系邮箱
客服邮箱
ceo@moqieho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