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浅析中国铝塑膜产业困境——以恩捷股份终止16亿项目投资为例
日期:2025年09月30 作者:广东功能膜材料研究院 阅读量:566

导语:

一纸公告,掀开了锂电材料细分领域竞争的残酷一面。9月4日,恩捷股份宣布终止总投资16亿元的铝塑膜项目,将节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这个仅完成计划投资额62.6%的项目搁浅,表面上是企业基于投资回报风险的理性决策,深层却折射出中国铝塑膜产业面临的集体困境。


从个案看行业:理性撤退背后的必然逻辑

恩捷股份2025年半年报数据已显露端倪:毛利率下降5.49个百分点,净利润由盈转亏,经营活动现金流大幅下滑。在产业链各环节价格下行的背景下,继续投入一个需要长期技术积累且回报不确定的项目,无疑会增加财务风险。


这种谨慎有其合理性。铝塑膜不是普通复合材料,其技术壁垒远超想象。它需要同时满足高阻隔性、强耐穿刺性和优良的冷冲压成型性,这些性能要求本身存在内在矛盾。日本DNP和昭和电工等企业通过数十年积累,掌握了材料配方和工艺诀窍,形成了难以逾越的技术护城河。



深层剖析:为何“蛋糕”诱人,却难以下咽?

铝塑膜,作为软包锂电池的“外衣”,直接决定了电池的轻量化、安全性和寿命。全球市场未来年均11.8%的复合增长率,以及中国作为全球最大锂电池生产国的背景,本该让这一赛道充满想象。但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技术壁垒——绝非“一层铝箔一层塑料”那么简单

铝塑膜的技术精髓在于如何让铝箔、尼龙、聚丙烯等多层材料完美复合,并同时满足极高的阻隔性、耐电解液腐蚀性、冲压成型性等近乎矛盾的要求。日本DNP、昭和电工等企业通过数十年积累,掌握了大量材料配方、工艺参数的“默会知识”,构筑了极高的技术护城河。国产产品目前大多只能应用于对性能要求较低的3C领域,在更为严苛的动力电池战场,国产化率不足5% 的数字,冰冷地揭示了技术代差。


市场格局——巨头的“定价权”与国产的“低端宿命”

日本DNP一家独占全球50%的市场份额,这种市场结构赋予了巨头强大的定价权。即便进口产品价格高出国产三分之一,下游高端电池厂商出于对品质和一致性的极致追求,仍倾向于采购进口产品。这使得国内企业陷入 “技术追赶-低价竞争-利润微薄-研发投入受限” 的恶性循环。


投资悖论——长周期、高投入与不确定的回报

铝塑膜项目是典型的资本和技术双密集产业。恩捷股份的退出,深刻反映了在当前产业链价格战激烈、企业利润普遍承压的背景下,管理层对于长周期、高不确定性投资的审慎态度。跨越技术鸿沟需要持续的巨大投入,但市场是否会给予足够的时间和利润空间?这是一个沉重的问号。

未来增长的动力与变数

从长期看,铝塑膜市场仍有巨大潜力。软包电池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的渗透率提升是核心驱动力。预计到2030年,软包电池在动力电池市场的渗透率将达到45%-50%,铝塑膜需求量有望增长2-3倍。


政策红利也在释放。川渝地区铝产业链规划已将动力电池铝塑膜列为重点发展方向,为国产替代提供了外部支持。


但短期挑战不容忽视。2024年全球软包锂电池出货量占比不升反降,与产能扩张形成矛盾。更值得关注的是技术路线的潜在颠覆——若固态电池采用硬壳封装路线,将直接削弱铝塑膜的需求前景。



前途光明与道路曲折:国产化之路如何破局?


恩捷股份的案例给行业带来重要启示:


其一,盲目扩产已不合时宜。在“量增价跌”的行业环境下,企业需要从追求规模转向注重质量效益,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其二,技术突破是唯一出路。铝塑膜国产化不能靠价格战,必须攻克材料配方和工艺技术难关。这需要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甚至通过跨行业合作引进先进技术。


其三,差异化竞争是关键。国内企业可先从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的储能领域切入,积累经验和资金,逐步向动力电池高端市场渗透。


其四,财务安全是生存基础。在行业周期波动中,企业需要平衡技术投入与财务健康,确保在寒冬中活下去。


结语:

      铝塑膜国产化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短跑。恩捷股份的撤退,不应被简单视为对铝塑膜赛道的看空,而是一次战略性的资源重整。它清晰地表明,铝塑膜的国产化替代无法依靠资本蛮干,而是一场需要极大耐心、战略定力和协同智慧的“持久战”。


       这场关乎新能源产业链安全与竞争力的“卡脖子”之战,考验的不仅是企业的技术实力,更是整个产业生态的成熟度。黎明之前,总是最黑暗的。唯有穿越这片黑暗,中国铝塑膜产业才能迎来真正的崛起。

广东功能膜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
运营中心:广东省韶关市南雄市南雄产业转移工业园发展二路8号办公楼401室
Copyright 2025-2026 广东功能膜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5456700号-1
【研究院公众号】
【研究院视频号】
0769-89875710
客服电话:(周一到周五08:30-18:00)
联系邮箱
客服邮箱
ceo@moqieho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