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苏州新广益电子在创业板IPO过会,这是一家典型的高性能特种材料企业。它的故事里,没有颠覆性的互联网模式,也没有动辄百亿的巨额融资,但其发展路径,为观察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一个值得关注的样本。
价值一:在细分领域做到极致
新广益长期专注于抗溢胶特种膜、强耐受性特种膜等高性能材料的研发与生产,硬是在曾被欧美日韩企业垄断的领域,撕开了一道国产替代的缺口。
抗溢胶特种膜是柔性线路板制造中的关键制程材料。新广益凭借过硬的产品,获得了鹏鼎控股、维信电子、紫翔电子等全球前十FPC厂商的认可,这不仅是对其技术实力的背书,也使其稳居该细分领域的第一阵营。据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协会认证,2020至2024年间,新广益在抗溢胶特种膜领域连续五年全国市占率第一,2024年更达到30%,展现出绝对的领先优势。
而强耐受性特种膜则适用于高洁净、高温、高湿、强酸碱等极端环境。在船舶领域,其产品甚至能应对深海高压、低温与腐蚀的多重挑战,将设备寿命提升40%以上。
不仅如此,新广益并未止步于此,正积极拓展声学膜、新能源锂电材料、光伏胶膜等新兴赛道,逐步构建“核心主业+新兴赛道”的多元布局。例如,其高精度声学膜关键指标已达国际水平,并成功进入苹果耳机供应链。
截至目前,公司已掌握多项核心技术,拥有35项发明专利、41项实用新型专利,产品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这一切印证了一个朴素却有力的逻辑:企业成长不只有规模扩张这一条路。选择一个细分环节,深耕下去,做到不可或缺,同样能建立坚实壁垒与持续盈利的能力——其净利润率长期保持在17%以上。这种“隐形冠军”模式,对许多中小企业而言,远比追逐风口更具借鉴意义。
样本价值二:产业资本的战略眼光
2022年底比亚迪的入股,是一个关键信号。这不仅仅是财务投资,更体现了产业链下游龙头企业对供应链安全与协同的重视。作为新能源和电子产业的巨头,比亚迪投资上游核心材料供应商,旨在构建更稳定、可控的供应链体系。
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12月,比亚迪联合多家资方及个人对新广益电子进行投资。总投资金额1.665亿元,公司投前估值为10亿元,每股成本10.89元。其中,比亚迪出资5000万元,占股4.17%。此外,比亚迪的员工跟投平台创启开盈系也进行了小规模跟投,占比0.04%。
这表明,当前中国制造业的竞争,正从单个企业间的竞争,转向整个产业链生态的竞争。对于像新广益这样的技术型公司,获得产业资本的加持,意味着获得了订单、技术验证和长期发展的背书,这是一种比单纯资金注入更宝贵的资源。
样本价值三:专精特新的现实路径
新广益从创始人夏超华创业,到如今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其路径清晰可见:持续的技术投入,与头部客户(如鹏鼎控股、维信电子等)紧密合作,逐步实现进口替代。它的成长,是中国制造业在诸多基础材料与核心部件领域实现突破的一个缩影。
结语:
新广益的IPO,可以看作是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结果。它的启示不在于创造了多么惊人的奇迹,而在于展示了一条可行且稳健的发展道路:专注一个利基市场,依靠技术创新和品质服务赢得客户,最终与产业链共同成长。 在中国制造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多这样“小而精”、“专而强”的样本,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制造的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