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广东功能膜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
服务热线:0769-89875710
广东省唯一省级功能膜材料领域权威研究机构,覆盖功能膜全产业链
首页
走进研究院
研究院简介
组织架构
院长致辞
理事单位
会员单位
专家顾问
科研成果
需求收集
专利转让
新闻动态
资源中心
数智化服务
活动/培训
最新动态
查看更多
东材科技:M9树脂,打破了日本、美国企业技术垄断
东材科技(601208.SH)用一款名为"M9"的神奇树脂,成功打破了日本、美国企业长达数十年的技术垄断,一举成为英伟达GB300芯片封装树脂的全球唯一供应商。这不仅是中国在高端电子材料领域的重大突破,更是国产供应链首次在AI芯片核心材料上夺得全球话语权。
2025年09月27日
苏州新广益电子创业板IPO过会,比亚迪持股4.17%
09月26日
iPhone 17 的「性能密码」:藏在机身里的高分子材料革命
09月26日
中国“膜王”中仑新材10亿加码,全球破局!
09月25日
乐凯华光:25亿投资打造破壁利器,中国高阻隔膜破局日本垄断!
09月23日
通知公告
查看更多
汇聚产业力量,共创“膜”力未来 | 广东功能膜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会员招募正式启动!
汇智聚力,共创未来 | 第一届功能膜技术成果对接会成功举办!
09月08日
官宣 | 广东功能膜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官方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
09月08日
广东功能膜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正式成立!
08月31日
硬核专家顾问团队,精准破局技术难题
李坤泉
东莞理工学院 主任
东莞理工学院材料学院高分子系党支部书记/系主任,东莞市功能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硕士生导师,诺丁汉大学-东莞理工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生导师,创新东莞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功能压敏胶/离型膜、超疏水/超亲水涂料、油水分离材料、塑料的功能化改性以及增容增韧剂的开发及产业化生产等相关的科研与教学工作。目前在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东莞市特派员项目1项,校企合作项目10余项,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Progress in Organic Coatings、Applied Surface Science、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Polymer Engineering & Science上发表论文30余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40余件。
范琳
中国科院化学研究所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特聘教授、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绝缘材料与绝缘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合成树脂协会高功能薄膜分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及聚酰亚胺薄膜工作部主任、国际先进材料与制造工程学会(SAMPE)北京分会第四届常务理事会理事。长期从事高性能和功能性聚酰亚胺材料基础与应用研究,并围绕新型显示、微电子、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高新技术领域开展聚酰亚胺材料的应用开发与产业化技术研究。发表SCI论文14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5项,已获授权专利55项。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了科技部、工信部、基金委和中科院等国家级研究课题近30项。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工信部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奖。
宋伟杰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1997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2 年获清华大学理学博士学位;2002-2006 年在日本筑波物质材料研究机构纳米材料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6 年起任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研究员。加入宁波材料所后组建了柔性光电材料团队,围绕功能薄膜及光电器件应用,开展了柔性透明导电膜、减反射膜、柔性太阳电池、柔性气体传感器技术的相关研究。其中氧化锌透明导电膜靶材技术、光伏玻璃表面减反射膜技术、柔性透明导电膜技术均已实现产业化转移或应用。发表 SCI 论文一百六十余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五十余项。已完成和在研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及企业合作项目。中科院“功能氧化物材料与应用”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国内成员、宁波市硅基有机薄膜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宁波市新型显示关键材料与技术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家外专局重点引智项目评审专家,江苏省硅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技术委员会专家等。宋伟杰博士获得过中国科技创业计划大赛海创新锐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宁波市青年科技奖等多项奖项。
贾坤
电子科技大学 教授
博导
入选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四川省“天府峨眉计划”。现任四川省碳氮高分子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防科工委高性能氟材料创新中心理事,中科院一区TOP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Smart Molecules、《塑料工业》等期刊青年编委。长期从事聚芳醚功能化与工程化应用基础研究工作,提出聚芳醚嵌段共聚物受限组装与界面偏析的学术思想,近五年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35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3项,发明了可用于分离工程、动力电池及智能传感等领域的聚芳醚功能膜材料。先后开发出可用于航空轻量化部件、航天火工品接插件、航天耐烧蚀防热制件及IC载板封装的系列化芳腈聚芳醚树脂新材料,相关产品形成经济效益过亿元。
何大平
武汉理工大学 教授
博导
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物理与力学学院副院长,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先后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英国巴斯大学、剑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任湖北省射频微波应用工程中心主任、湖北省宏观石墨烯专业型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石墨烯膜材的调控与制备、及其在电子器件、新能源等领域的应用。先后承担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0余项。目前已在Nature Chemical Engineering、PNAS、Nature Communication、Advanced Materials等国际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担任国际重要期刊(国际Q1区)《National Science Review》学科编辑,《Interdisciplinary Materials》编委。个人获“英国皇家学会牛顿学者”、湖北省“高层次人才计划”(创业领军)等荣誉;2023年带领团队获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实现多项成果转化。2019年创立汉烯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基于石墨烯的产品已经应用于航空航天,3C电子,能源信息等多个领域。
闵永刚
广东工业大学 特聘教授
聚酰亚胺及电子封装先进材料领域知名科学家,2005年获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4年入选海外引才计划特聘教授,2017年入选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引进创新创业团队(项目带头人),2022年当选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博士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功能高分子专业,师从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Alan G. MacDiarmid教授。曾先后在美国IBM公司、杜邦公司、英国ICI公司、法国圣戈班公司等国际知名企业任高级研发经理,技术总监等高级技术管理职务,担任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高级研究员和纳米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先后被南京邮电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高校聘为特聘教授。已发表论文200余篇(文章引用 ~4000次,H-因子~40)、国际会议邀请报告100余次,已申请国内外专利310件,获发明专利授权60余件。多年来从事高性能聚酰亚胺工业化生产“卡脖子”技术的研究工作,致力于高性能聚合物材料开发及其在电子信息显示和半导体电子封装(包括光刻胶和电子化学品材料)的技术创新、产品开发、产业发展。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高性能聚合物材料(聚酰亚胺、PEEK、PTFE),半导体/PCB封装技术(先进埋藏技术、SiP、SoC),有机光电材料与器件。
成果转化
《一种UV固化水性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发 明 人:
孟令辉;尹玮达;白永平;李卫东;席丹;殷晓芬
专 利 号:
CN201711183625.6
专利权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无锡新材料研究院;无锡海特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OMD油墨用连接料,OMD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发 明 人:
龙军;宋攀可;白永平;李卫东;曹英杰;李晶波;殷晓芬
专 利 号:
CN201711131215.7
专利权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无锡新材料研究院;无锡海特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全固态锂硫电池的制备方法及制备模具》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发 明 人:
白杨;白永平;陈国荣;赵彦彪;孟令辉
专 利 号:
CN201811331074.8
专利权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无锡新材料研究院;无锡海特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超低表面能的聚乙烯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发 明 人:
王洪;白永平;张刚;胡元结
专 利 号:
CN201911378970.4
专利权人:
无锡达美新材料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无锡新材料研究院
会员风采
最新活动
查看更多
功能膜产业新技术成果对接会—走进松山湖材料试验室
7月16日,由广东功能膜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倾力打造——“协企同行·创链共赢”第一届功能膜产业新技术成果对接会即将启幕!
会议报道
报名参会
行业研究
查看更多
电力设备行业跟踪报告:锂电板块Q2业绩整体回升,正负极材料环节盈利修复明显
2025年09月27日
《半导体周度报告:整体表现强劲,半导体行业长期向好》
2025年09月27日
《电子行业周报:半导体自主可控再成焦点,继续推荐模拟、存储及算力ASIC》
2025年09月17日
《光伏胶膜拉动需求,国产化进程加速》
2025年09月08日
《光刻环节关键材料 国产掩膜版大有可为》
2025年09月08日
《乘全球面板产能转移之风,TAC 膜国产替代正当时》
2025年09月08日
五大服务协同并进,共建研究院新格局
聚焦功能膜材料领域(精细化工、3C电子、汽车、新能源、半导体、PCB),重 点打造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功能膜产业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
成果转化
成熟成果/前沿技术
即取即用加速产业化
标准制定
引领规则制定
掌握行业话语权
数智赋能
拥抱数字未来
驱动智能制造
人才联盟
定制化人才赋能
打造核心创新力
战略咨询
引领规则制定
掌握行业话语权